Fountain 新活水 2019 March

Fountain 新活水 2019 March

Regular price RM45.00 RM0.00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封面故事】

2015年2月27日,一支《全球瘋傳,臺灣人不告訴你的,228事件》影片在Youtube瘋傳,創下240多萬人次點閱量。這是由四個出生於1988年的年輕人所組成的團隊「臺灣吧」,用動畫帶著觀眾重新回溯歷史,包括重新理解二二八事件,頻道迄今累積近七十萬名訂閱者。

不只他們,拜社群媒體力量之賜,解嚴後的世代,透過不同書寫方式,試圖扭轉「過去的史觀」。本期封面故事特別專訪了十二組團隊,另還包括以《台北大空襲》創下桌遊群眾募資紀錄的「迷走工作坊」;替冷門歷史找到創作價值的「故事」;以網站、app號召全球志工建構資料庫的「國家寶藏」;及將電玩遊戲《返校》、《還願》結合白色恐怖及戒嚴時期社會背景,而廣受熱議的「赤燭遊戲」等。

這些年輕團隊選擇主動出擊,一邊觸碰過去漫漶的暗黑遺跡,一邊也在打造民主未來,打開大眾討論、反省、思考的空間。近年來,國家人權博物館、臺灣歷史博物館也不遺餘力地,透過展覽讓歷史走入民間,讓藝術家、新移民、中學生們成為詮釋歷史的一份子。

「編寫一個國家的歷史,向來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責任」,如同國家寶藏團隊所言,面對陸續公開的檔案、史料,每個人都應該藉此建構自己的獨立史觀,而非如同過往持續地被餵養。唯有如此,當我們學著面對過去、認識當前社會,完成轉型正義,才能夠真正迎向未來。


【作者序】
開場白:歷史就是未來

「誰控制了過去, 誰就掌握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誰就控制了過去。」這是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 在《1984》中的經典名句。他所描述的脈絡是極權體制,而這當然也適用於威權時期的台灣。

到了解嚴前的民主轉型期,學者、記者、作家、政治與社會運動者們開始前仆後繼地考掘出那些過去四十年來被湮沒的歷史、喑啞的聲音、沈冤的亡魂,扭曲的正義,從民間出發去拼湊歷史的真實,重建一套不同於掌權者的史觀。(我是在後解嚴初期進入大學後,才有機會開始閱讀關於二二八、白色恐怖與台灣民主運動史的書寫,不知流下多少淚,這既是為了那些苦難的靈魂,也是為了自己活過的被矇騙的十八年。)

如今台灣社會累積了更多的歷史知識,但我們之間對於這個島嶼的過往到底發生過什麼,以及該如何理解那些人與事,仍然有著巨大的差距。

最近幾年,有越來越多年輕世代的創作者,開始用各種創意手法和文化實踐重新去訴說台灣昨日的故事。這是本期《Fountain 新活水》的主題。從書寫歷史的故事網站、臺灣吧的動畫、國家寶藏團隊的歷史檔案網路計畫,高雄和台北大空襲的桌遊,已經七年的共生音樂節,或者國家人權博物館用藝術文化來引介歷史不義等等,他們各自用不同的策略,但都希望帶領年輕世代回到過去,並從歷史找到通往未來的線索。

本期另一個特別專題是Fountain和「Giloo紀實影音」共同策劃的「用影像理解這個世代」,這個專題試探索新一代的紀錄片工作者如何展現青年世代對歷史、當下社會與自我身份認同的態度,並專訪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傅榆。這是他們這個世代的青春,在台灣。

先鋒人物是《王子雜誌》的創辦人蔡焜霖先生,他少年時因為熱愛知識參加讀書會,被羅織罪名在綠島坐了十年牢獄。問題是,誰要對這些政治受難者們失去的青春、被毀壞的人生,以及籠罩我們所有台灣人的闇黑歷史之影負起責任呢?

這個社會還沒有一致的答案。

歷史一向是記憶的爭奪,但歷史從來不只是關於過去,而是對於當下現實的創造,更是對於未來的想像。因為歷史是關於我們是誰,我們從哪來,我們共同經歷過什麼。

歷史也有對錯與是非。「轉型正義」是一個新興民主該如何面對歷史的不正義,例如過去對於人權的迫害、對公民權的剝奪、對思想的箝制,但轉型正義的精神不是在於仇恨與清算,而是要透過對道德界線的釐清,對於掌權者政治責任的追究,讓我們真正理解什麼是人權的意義及其為何不能妥協,以及民主和自由為何如此可貴。

如果我們願意將這些價值作為凝聚台灣這個民主共同體的基礎,那麼,唯有透過對歷史的不斷梳理與介紹、對話與討論,我們才能夠一起理解這個國家過往的黑暗與光亮,建立起這些價值的共識,從而一起走向我們的未來。


Share this Product


More from this collection